德甲新赛季:盘点德国18座传奇球场

content="https://q2.itc.cn/q_70/images03/20250914/e686ec275adf4f75a8eeaa8c5fa694cc.jpeg"/>

德国足球联赛(德甲)作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观赏性的足球联赛之一,其球场不仅是球队与球迷的心灵家园,也是体育文化的象征。

从慕尼黑具有未来感的安联球场,到多特蒙德历史悠久的“黄墙”;从柏林联合球迷亲手重建的社区家园,到奥格斯堡和霍芬海姆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先锋,每座球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和传奇。本文将带你走进德甲2025/26赛季的18座主场,探索它们背后的故事、球迷的狂热,以及它们如何见证了德国足球的辉煌与激情。

多特蒙德:伊杜纳信号公园球场

容量:81,365

启用时间:1974年

坐落于多特蒙德的伊杜纳信号公园球场是德国最大的体育场,被誉为全球球迷向往的德国足球“麦加”。尽管官方名称如此,许多忠实球迷仍亲切地称呼其旧名——威斯特法伦球场。这座能容纳81,365人的宏伟建筑,其灵魂在于标志性的南看台“黄墙”。

这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站立式看台,可容纳超过24,000名激情球迷。每当比赛日,这里便会化为一片由巨型Tifo和《你永远不会独行》的雄壮歌声构成的海洋,将观赛体验升华为一场近乎宗教般的狂热巡礼。球场的历史同样辉煌,它为1974年世界杯而建,并于1976年迎来首场德甲比赛。此后,它又先后承办了2006年世界杯和2024年欧洲杯的多场比赛,持续巩固着其在世界足坛的重要地位。

拜仁慕尼黑:安联球场

容量:75,024

启用时间:2005年

安联球场的诞生源于取代陈旧的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的迫切需求。在2002年市民公投的广泛支持下,这座由著名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未来派球场破土动工。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由2,874块菱形ETFE膜结构构成的充气外壳,这使其成为世界上首座能完全变换颜色的体育场,可以在拜仁的红色、德国队的白色或其他颜色间切换。球场于2005年正式启用,在初期,拜仁与同城对手慕尼黑1860共同使用这座现代化的足球殿堂。

自2005/06赛季起成为拜仁的主场后,安联球场在2017年变为俱乐部专属堡垒,并将中性座椅更换为标志性的红白色。作为慕尼黑的著名地标,这座可容纳75,024人的三层看台球场拥有惊人的上座率,自2007年以来所有德甲主场比赛均告售罄。安联球场也是重要的国际赛场,曾承办2006年世界杯以及2020、2024两届欧洲杯的比赛。它还两度举办欧洲冠军联赛决赛,见证了2012年拜仁主场点球憾负切尔西的悲情时刻,以及2025年巴黎圣日耳曼的捧杯瞬间。

斯图加特:MHP竞技场

容量:60,058

启用时间:1933年

斯图加特的主场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体育场,自1933年启用以来,它不仅是俱乐部的骄傲,更是德国历史的见证者。其漫长的岁月中历经多次更名与演变,从最初的“内卡体育场”(至今仍是许多当地球迷的亲切称呼),到后来的戈特利布-戴姆勒体育场、梅赛德斯-奔驰竞技场,再到如今的MHP竞技场。这座球场的历史意义非凡,它曾是德国在二战后以及1990年两德统一后举办首场国家队比赛的场地,地位举足轻重。2008年,球场完成了从多功能场馆到纯足球圣地的关键转变,将跑道移除,让球迷能更近距离地感受比赛的激情。

为了迎接2024年欧洲杯,球场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重点重建了主看台,配备了顶级的更衣室与媒体设施。作为赛事的核心场馆之一,它成功承办了五场比赛,包括德国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憾负西班牙的焦点之战。如今,MHP竞技场可容纳超过60,000名观众,其中包含约11,000个站席,这使得球迷能够在此体验到最纯正、最震撼的德式足球氛围,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足球的活力完美融合。

法兰克福:德意志银行公园球场

容量:58,000

启用时间:1925年

德意志银行公园球场,建于法兰克福旧球场“森林球场”(始建于1925年)的原址上。经过2002至2005年的彻底重建,它为2005年联合会杯和2006年世界杯的举办做好了准备。这座场地继承了光荣的办赛传统,其前身曾是1974年世界杯和1988年欧洲杯的重要赛场,而新球场则续写了辉煌,先后承办了2011年女足世界杯决赛和2024年欧洲杯的多场比赛。球场自2020年起正式启用“德意志银行公园球场”的名称,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

虽然是一座多功能场馆,但这里最核心的灵魂无疑是足球。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这里便会转变为“雄鹰”(法兰克福昵称)最坚固的堡垒。在欧洲赛场上,球场内的氛围尤其令人震撼,主场球迷山呼海啸般的助威成为了球队最强大的后盾。这一点在俱乐部2021/22赛季赢得欧联杯冠军的征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与伦比的主场氛围被公认为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汉堡:人民公园球场

容量:57,000

启用时间:1953年

随着汉堡在阔别七年后重返德甲,他们的主场人民公园球场也再次回到了德国顶级联赛的舞台。这座球场自1963年德甲创始赛季起便是汉堡俱乐部的家,承载了球队无数的光辉岁月。为了迎接新世纪并承办国际顶级赛事,旧球场于2000年被完全拆除,并在原址上诞生了一座全新的现代化竞技场。新球场的首秀是德国国家队2-0战胜希腊的比赛,正式开启了它的辉煌新篇章。

重建后的球场迅速成为国际足坛的重要舞台,它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和2024年欧洲杯期间均承办了五场比赛。这里也定期举办大型演唱会和其他活动。2011年,世界重量级拳王争霸战(弗拉基米尔·克利钦科对阵大卫·海耶)在此上演,全场座无虚席,充分彰显了其作为顶级多功能场馆的巨大魅力。

门兴格拉德巴赫:普鲁士公园球场

容量:54,042

启用时间:2004年

2004年,普鲁士公园球场正式启用,取代了俱乐部那座传奇、备受球迷喜爱但设施已显过时的旧主场——伯克尔山球场。这座球场选址独特,建于前英军军营的旧址之上。作为一座设计先进的现代化场馆,它可容纳超过54,000名观众,并确保了场内所有座位都拥有极佳的观赛视野。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绿、白、黑三色照明系统,更是与俱乐部的传统色彩完美呼应。

普鲁士公园球场真正的灵魂并非其钢筋水泥的结构,而是由球迷制造出的狂热声浪。门兴的球迷是德国最热情的球迷群体之一,著名的“北看台”便是这股激情的策源地,每逢比赛日便会掀起震耳欲聋的声浪。这种氛围在球队进球时达到顶峰——当Scooter乐队的名曲《Maria (I Like It Loud)》通过扬声器响彻全场,那种山呼海啸般的庆祝场面,已成为德甲联赛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科隆:莱茵能源球场

容量:50,374

启用时间:1923年

莱茵能源球场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经典场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3年。它坐落于科隆的明格斯多夫区,因此许多球迷至今仍亲切地称其为“明格斯多夫球场”。为了迎接2006年德国世界杯,这座历史悠久的球场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翻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最具标志性的设计是四个角落高耸的照明塔,每当夜幕降临,灯塔齐明,使其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翻新后的球场迅速成为举办重大赛事的首选之地,先后承办了2006年世界杯和2024年欧洲杯的多场比赛,还曾在疫情期间主办了2020年的欧联杯决赛。这里有充满活力的氛围,陡峭紧凑的看台设计让球迷与球场的距离极近,营造出山呼海啸般的效果。“比利山羊”(科隆昵称)的球迷无论球队身处何种级别联赛都给予坚定的支持,即便在德乙联赛,其平均上座人数也接近50,000人。

RB莱比锡:红牛竞技场

容量:47,800

启用时间:2004

红牛竞技场的建造方式在德国乃至欧洲都独树一帜。它是在历史悠久的巨型“中央体育场”的宏伟外壳之内,重新构建了一座现代化的专业足球场。这一设计使其在保留历史厚重感的同时,拥有了顶级的观赛体验。作为前东德地区唯一承办2006年世界杯的场馆,它见证了历史,其中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在法国对阵韩国的比赛后,齐达内因停赛在更衣室门上留下的鞋钉印,这扇门至今仍在展出。球场的重要性延续至今,在2024年欧洲杯上,它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承办了包括一场四分之一决赛在内的四场比赛。

2010年,球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RB莱比锡俱乐部正式接管并将其更名为“红牛竞技场”。自此,俱乐部开始按照自己的风格和需求对球场进行持续改造。最直观的改变莫过于将场内原有的蓝色座椅全部更换为象征俱乐部的红色。经过数次翻新,球场目前的容量已达到47,800人。为了匹配俱乐部的雄心,未来还有进一步扩建和优化周边交通的计划,旨在将这里打造成欧洲顶级的足球殿堂。

云达不莱梅:威悉球场

容量:42,100

启用时间:1947年

在所有德甲球场中,威悉球场无疑拥有最田园诗般的地理位置。它静静地坐落在不莱梅市的威悉河畔,风景如画,将足球的激情与自然的宁静完美融合。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催生了一项全德国独一无二的体验:球迷可以乘坐渡轮抵达球场,将前往观赛的过程本身,变成一段令人心旷神怡的旅程。

这座始建于1947年的球场,其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发生在2008至2012年间。在这次近乎彻底的重建中,老旧的田径跑道被拆除,让看台与球场的距离更近;球门后的两个看台被完全重建,极大地提升了观赛氛围。整个屋顶结构也被重构,并集成了大规模的太阳能电池板,彰显了俱乐部的环保理念。这次成功的改造,将一座经典场馆转变为一座现代、紧凑且更具可持续性的纯粹足球殿堂。

弗赖堡:欧罗巴公园球场

容量:34,700

启用时间:2021年

欧罗巴公园球场是德甲联赛最新启用的现代化主场。在2021/22赛季初,弗赖堡俱乐部告别了充满传奇色彩但容量有限的旧主场——德赖萨姆球场(最后名为黑森林球场)。经过疫情带来的短暂延迟,这座位于沃尔夫斯温克尔区的新家于2021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它为俱乐部增加了超过10,000个座位,让更多球迷能够现场观战。

这座球场是全球最具可持续性的体育场之一。球场屋顶的太阳能板能够自行发电,满足大部分能源需求。它极力倡导绿色出行,不仅配备了大量的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滑板车的充电桩,还为骑行前来的球迷提供了多达3700个自行车停车位。欧罗巴公园球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完全的“碳中和”,为世界足坛树立了一个绿色的标杆。

美因茨:MEWA竞技场

容量:33,305

启用时间:2011年

MEWA竞技场是美因茨自2011年起启用的现代化主场,它的诞生是为了取代俱乐部历史悠久但已显老旧的布鲁赫维格球场。这座曾名为科法斯竞技场和欧宝竞技场的球场,其盛大的“开幕派对”是2011年的德国电信杯,邀请了多特蒙德、拜仁和汉堡等豪门球队,一举奠定了其顶级场馆的地位。凭借其前瞻性的设计和创新的建造理念,“05人”(美因茨昵称)的这座新家还获得了“体育场商业奖”的提名。

除了现代化的设计,MEWA竞技场还似乎是德国国家队的“福地”。德国队曾两次在此比赛,均取得大胜。其中一次便是在2014年,这里是他们出征巴西世界杯并最终夺冠前的最后一个主场热身赛场地。如今,这座充满好运的球场将再次成为焦点,球迷们正拭目以待,重返欧洲赛场的“05人”将在这里书写怎样的故事。

奥格斯堡:WWK竞技场

容量:30,660

启用时间:2009年

WWK竞技场在2009年启用后,便开创了历史,成为全球首个经过认证的“碳中和”球场,为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标杆。这一成就的核心是一套复杂的地热能源系统,它利用地球的自然热量为场馆供电,从而取代了传统的化石燃料。通过这套创新的系统,球场每年能节省超过75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展现了其卓越的环保理念。

WWK竞技场闻名的不仅仅是其领先的环保技术,更有其令人胆寒的主场氛围。球场陡峭而紧凑的看台设计,将球迷的呐喊声汇聚并放大,在场内形成巨大的声浪,给客队带来极大的压迫感。这种独特的氛围,使其被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盛赞为“B17高速公路上的安菲尔德”。这座融合了绿色创新与狂热激情的球场,也曾是2010年和2011年女足世界杯的比赛场地之一。

勒沃库森:拜耳竞技场

容量:30,210

启用时间:1958年

拜耳竞技场自1958年起便成为勒沃库森俱乐部的主场,这座球场在1998年前一直以“乌尔里希-哈勃兰体育场”之名为人所知。它最与众不同的设计,莫过于将一家酒店精巧地融入北看台,为宾客提供独一无二的场边观赛体验。经过2007至2009年的现代化扩建,球场容量提升至30,210人,达到了如今的规模,能够营造出紧凑而热烈的比赛氛围。

这座球场不仅是俱乐部的堡垒,也在德国足球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1991年,这里首次迎来了德国国家队的国际比赛;在2006年本土世界杯期间,它虽未承办正式比赛,却被德国队选为重要的训练基地。此外,它还成功承办了2011年女足世界杯的比赛,并于2010年开创先河,直播了德甲历史上首场3D比赛。更值得称道的是,球场的草坪在过去四个赛季中三度荣获“年度最佳草坪”奖。

霍芬海姆:普雷泽罗竞技场

容量:30,150

启用时间:2009年

普雷泽罗竞技场的诞生,是霍芬海姆俱乐部“火箭般”崛起速度的直接体现。2009年,为了匹配其飞速发展的雄心,俱乐部告别了较小的迪特马尔-霍普球场,搬入了这座位于辛斯海姆的现代化新家(当时名为莱茵-内卡竞技场)。从建成之初,它就展现了创新的基因,其巨大的屋顶上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每年产生的清洁能源足以供应270个家庭使用,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了球场的血液之中。

近年来,球场在环保领域的探索更进一步。2023年,在与赞助商PreZero的共同努力下,这里成功实现了其宏伟目标——成为欧洲第一个官方认证的“零浪费球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球场推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从全面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杯子,到将剪下的草屑巧妙地制成独一无二的球员签名卡。如今,场馆使用的材料回收率已超过91%,为整个体育界树立了循环经济的典范。

圣保利:米勒门体育场

容量:29,546

启用时间:1963年

米勒门体育场远不止是一座普通的足球场,它是汉堡圣保利区那颗狂野、跳动的心脏。尽管自21世纪初经历了多次现代化翻新,它始终坚守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摇滚内核。每当AC/DC乐队的《Hells Bells》作为入场曲响起时,便瞬间点燃全场的激情。球场近3万的容量中,站席多达惊人的16,940个,正是这片广阔的站立区,构成了其无与伦比的震撼氛围的声浪之源。球场的特立独行还体现在细节上:它是德国首个因提供丰富的素食和纯素菜肴而获得PETA嘉奖的“最善待动物球场”,甚至还有一条迷人的微型铁路穿梭于看台下为球迷运送餐饮。

然而,要真正理解米勒门体育场,就必须明白它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社会立场的象征。这里是俱乐部著名的左翼、反法西斯、反种族主义、反性别歧视价值观的堡垒。正是这种鲜明的态度,让圣保利和米勒门体育场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无数“精神球迷”。对他们而言,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足球的狂热,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和社区归属感。

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竞技场

容量:28,917

启用时间:2002年

大众汽车竞技场是沃尔夫斯堡俱乐部与其强大后盾——大众汽车集团紧密联系的象征。随着球队在1990年代末成功立足德甲,这座专为俱乐部打造的现代化球场于2002年正式启用。它坐落于大众汽车工厂和“汽车城”主题公园旁,是这座城市的体育地标。球场的设计处处体现着高标准,不仅拥有包括桑拿和恢复池的豪华主队更衣室,还是德甲首个全面覆盖5G网络的球场,成为德国足球联盟展示数字创新的试验田。其国内比赛容量为30,000人(包含8000个站席),充分保留了德国足球的传统观赛体验。

这座球场见证了俱乐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在2008/09赛季,沃尔夫斯堡在这里上演了夺冠奇迹,一举拿下队史首个德甲联赛冠军,令整个足坛为之震动。同时,这里也是欧洲女足豪门——沃尔夫斯堡女足举办重大欧冠比赛的舞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球场也走在前列,配备了216个节能LED泛光灯和混合草坪,并提供超过650个自行车停车位以鼓励绿色出行。

柏林联合:老林务所畔球场

容量:22,012

启用时间:1920年

坐落在柏林东南部克珀尼克林区的老林务所畔球场,是德国足坛一座充满灵魂的、名副其实的“活化石”。自1920年以来,这里一直是柏林联合的主场。与其他现代球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至今仍固执地保留着传统足球的精髓——绝大部分区域都是站席。在超过22,000的总容量中,仅有约3,600个座位,三面广阔的站立看台是其震耳欲聋、充满压迫感氛围的真正源泉。

这座球场不仅是俱乐部的财产,更是球迷亲手建造和守护的家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发生在2008/09赛季,当时超过2000名球迷志愿者贡献了约14万小时的无偿劳动,亲手重建了他们的主场,这在世界足坛都是一段佳话。这种“家”的氛围也体现在独特的传统中:每年圣诞节前夕,数万球迷会聚集于此举行温馨的圣诞颂歌活动;2014年世界杯期间,俱乐部更是将球场变为一个巨大的“客厅”,邀请球迷把自家沙发搬来看球。俱乐部已启动计划,未来几年将球场扩建至约40,500人。

海登海姆:福伊特竞技场

容量:15,000

启用时间:1972年

福伊特竞技场是德甲联赛中的一个“异类”。它同时保持着两项纪录:不仅是联赛中容量最小的球场(15,000人),也是海拔最高的职业球场(555米),充满了挑战者的气质。但它的能量绝不能用大小来衡量。球场超过一半的容量(9000个)都是站席,最近的看台离球场边界仅有六米之遥。这些设计共同将球迷的呐喊声聚焦于场内,营造出一种极为紧凑、响亮且充满压迫感的氛围。

这座球场的成长史,就是海登海姆俱乐部“足球童话”的缩影。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随着俱乐部在联赛金字塔中一次又一次地奇迹般升级,球场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翻新和扩建。球场著名的“Liko小卖部”,自1972年起就服务于此,是全德甲唯一拥有球场视野的食品摊位。2019年,俱乐部以200万欧元的价格从市政府手中购得球场所有权。

(本文图片来源:俱乐部官网/德甲官网/Facebook/Tripadvisor)